近年因電網供電緊張,所以要求余熱鍋爐在四管爆漏后實現快速檢修過程,從而保證用戶的用電需求。為了讓檢修人員盡快進入到爐內進行工作,我們曾經采用強制通風冷卻、熱放水等方式,但是依然存在降溫效果欠佳、氣泡壁溫差過大等系列問題。為此當時采用了以下運行調整措施。
1.停爐后,投用汽包滿水位計,將汽包上滿水,可有效消除汽包上、下壁的溫差問題。
2.定時換水:可均勻降低余熱鍋爐汽包上、下壁溫差。
3.定時排氣:定時開啟過熱器并向空氣中排汽,可降低過熱器的各個聯箱、管壁的溫度。
以上方案都非常的傳統,只能縮短很短的時間,但在余熱鍋爐上安裝降溫功能,會有很客觀的經濟效益,特別是在負荷緊張或缺電嚴重的地區中,更可以體現出這款余熱鍋爐的優越性。
余熱鍋爐應避免出現積水情況,鍋爐房的地面應平整無臺階。在設置余熱鍋爐的位置時應從便于操作、通暢、檢驗等方面進行考慮。余熱鍋爐房應具備充足的照明、良好的透風、降溫、防凍措施。
余熱鍋爐承重梁柱等構件與鍋爐應有一定的間距,具備可容納其他設備的空間,避免余熱鍋爐因受高溫而出現破壞情況。在鍋爐房內的操作所在水位表、壓力表、溫度計、流量計等位置時,應有充足的照明。
同時余熱鍋爐房應有備照明裝備,通向室外的門應向外開,在鍋爐運行時,禁止將門鎖住。鍋爐房內生存室的門應內開。余熱鍋爐房的收支口、通道應流暢無阻。
編輯:hx